A流中招!6症狀「一定要就醫」別拖 「常見6件事」別做:恐加重病情

隨著流感病毒進入高發季,甲型流感(H1N1/H3N2)再次成為威脅健康的「隱形殺手」。與普通感冒不同,A流病毒侵襲力強、變異速度快,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。

一、警惕!出現這些症狀立即就醫

症狀1:持續高熱(≥39℃)超過3天

危險信號:提示免疫系統未能有效控制病毒複製,可能進展為病毒性肺炎或繼發細菌感染。就醫指征:體溫超過39℃且持續72小時無下降趨勢,或退熱後出現反覆高熱。

症狀2:呼吸急促/呼吸困難

病理機制:病毒侵犯下呼吸道引發細支氣管炎或肺炎,導致血氧飽和度下降。自測方法:靜息狀態下呼吸頻率>20次/分鐘,或無法完整說出長句。

症狀3:胸痛/胸悶

潛在風險:可能提示心肌炎、心包炎或肺栓塞,青少年和肥胖人群尤其高危。緊急處理:立即停止活動,半卧位休息,含服硝酸甘油(如有)並呼叫急救。

Advertisements


症狀4:意識障礙/抽搐

嚴重警告:中樞神經系統受累表現,可能併發腦炎或腦病。高危人群:5歲以下兒童、65歲以上老人、慢性病患者。

症狀5:嚴重脫水(尿量減少+口乾眼窩凹陷)

發生機制:高熱導致大量出汗,疊加噁心嘔吐引發電解質紊亂。緊急處理:口服補液鹽Ⅲ,每小時尿量<200ml需靜脈補液。

症狀6:原有基礎病急性加重

特別提醒:糖尿病患者血糖失控、慢阻肺患者氧飽和度驟降、心血管病患者心絞痛發作等。處理原則:立即檢測相關指標(如血糖、血氧、心電圖),調整基礎病用藥。


二、避開!感染A流後絕對不能做的6件事

禁忌1:自行服用抗生素

錯誤認知:「消炎」就能退燒。嚴重後果:濫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,增加繼發真菌感染風險。正確做法:A流是病毒感染,奧司他韋等神經氨酸酶抑製劑才是特效藥。

禁忌2:帶病堅持工作/上學

傳播風險:患者在發病後5天內均具有傳染性,咳嗽飛沫可傳播病毒。法律責任:多地已明確流感需居家隔離,違反可能面臨處罰。

禁忌3:過度捂汗退燒

生理誤區:認為出汗能排毒。健康隱患:高熱時捂汗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紊亂,可能引發捂熱症候群。科學降溫:溫水擦浴+退熱貼,體溫超過38.5℃服用布洛芬/對乙醯氨基酚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