飽經風霜的童話!奧黛麗·赫本「失去兩任父親」曾飽受飢餓 病痛纏身「兩婚兩離」與靈魂伴侶同居數十年

美麗的好萊塢女星奧黛麗·赫本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3名,最具代表的作品如《羅馬假期》、《第凡內早餐》和《窈窕淑女》等,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,然而事業如此光鮮亮麗的她,現實生活卻相當坎坷。

我的人生比童話故事還精彩,我也曾遇到困境,但在隧道那一頭,總有一盞燈。」這話出自奧黛麗·赫本。

Advertisements

她的美貌、她的優雅、她的時尚品味,或許會讓你真的以為她的人生比童話還要精彩,活的像個不經世事的公主。

其實,她的一生不止童話。

她只是學會了對痛苦視而不見,對艱難絕口不提而已。

奧黛麗的媽媽埃拉是個貴族,荷蘭人,與第一任丈夫生下奧黛麗的兩個哥哥,又與第二個丈夫生下了奧黛麗。

埃拉手上有一些家族遺產,家族是歐洲古老的貴族。腰纏萬貫、頭銜尊貴,並沒有為她帶來好運。

第一任丈夫離開後,她邂逅了英俊瀟灑、吃喝玩樂樣樣精通的羅斯頓。

羅斯頓是個不學無術的人。他娶妻生子,只是為了靠妻子的財產生活。他的好相貌在社交場合裡派上了很大的用場,大家都喜歡他。可他的懶散和怪癖,卻毀掉了婚姻。

他生活懶散,又有文人氣息,經常長篇大論,紙上談兵。他對孩子更是沒有多少感情。

Advertisements

幼時的赫本


父母感情不好,父親對孩子們很冷淡,母親是貴族出身,也沒有任何親密舉動,家裡充斥著不合時宜的嚴肅。羅斯頓從來不工作,依賴妻子生活,還歧視猶太人。

後來,這位父親居然離家出走了,很長時間沒有出現。

Advertisements

奧黛麗在私人女校讀了整整四年書,只見過父親四次——不是見面,而是父親來當地辦事,匆匆打一聲招呼而已。

母親兩次婚姻的失敗以及父愛的徹底缺失,讓奧黛麗對情感有極大的不安全感,只要別人對她好,真的愛她,她便不知所措,不知道該如何回報對方。

父親的冷漠,母親的嚴肅,在奧黛麗心裡扎了根,她經常喜怒無常、沉默寡言。

幸好,埃拉為人非常務實,而且目標明確。

1940年,二戰期間,德軍入侵了阿姆斯特丹,3萬老百姓遇難。

納粹總部下令要市民們合作,方便希特勒順利地統治荷蘭。

當時,英國已經參戰,有些地區已面目全非。她心急如焚地把女兒從學校帶出來,轉移到自家在荷蘭的莊園。

可是,德軍很快就到了埃拉的家門口。他們靠搶掠別人的財產來擴充軍備。

Advertisements

埃拉全家的銀行賬戶、股票債券和珠寶首飾全都充公了,幾個世紀積累下來的財富,一夕之間化為烏有。

一家人只好靠很少的國家分配物資過活,本來富有的國家,現在貧困交加,百姓為了生存下去,只好去偷,去搶。

Advertisements

1943年,爆發了大規模的疫情,讓生活更加苦難。

奧黛麗的大哥哥失蹤了,小哥哥成了反戰人士,小小年紀的奧黛麗也成了抗戰的一份子。

當時,她按照媽媽埃拉的要求,在藝校上音樂舞蹈班。她與幾個同學一起,冒險私下裡表演,為軍隊募捐。

觀眾們看了,精神得到放鬆,表面上卻什麼都不能表示。不能鼓掌,也不能喝彩,悄悄地塞一些錢給跳舞的孩子們,就匆匆離去了。

這些錢,後來都到自己國家的反抗軍的手上。

他們假裝天真活潑,在公車上或者在公園旁與軍隊的人相遇。

這樣的舉動,看似浪漫,實則危險重重,只要被德軍發現,恐怕活不了命。

奧黛麗怕過嗎?大概沒有。

有一次,她裝作採野花的小姑娘,給反抗軍在山裡的同伴通風報信。

半路遭遇德軍,她鎮定自若地假裝聽不懂他們的話,還把花交了出去。結果兩個士兵微笑著拍拍她的肩膀,放她離去。

Advertisements

荷蘭人很勇敢,有評論家說:「他們為了幫助盟軍,甚至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。」

可是,戰役還是讓450名平民一夕之間命喪黃泉。

1944年冬天,這場仗就要迎來尾聲,納粹政權眼睜睜地看著荷蘭人民餓倒,因為僅有的食物都用來補貼自己的士兵了。

Advertisements

此時,奧黛麗與母親住在鄉下。沒有書本,沒有新聞,一連幾天都吃不上飯。很長的時間裡,他們只吃鬱金香球莖。

她的腿腫了起來,餓得身體快要受不了。救濟食物來了又去,生活依舊困苦不堪。

她的健康徹底毀了。


後來戰爭勝利,盟軍進城。奧黛麗跑到他們身邊,忍不住像貓一樣嗅他們的汽油味和香水味。

她跟士兵要來了巧克力,一口氣吃了五條,結果大病一場。

在病床守候奧黛麗時,向來嚴肅的母親第一次眼淚連連。

而奧黛麗也患上了憂鬱症,經常悶悶不樂,消沉頹廢,還有間斷性暴食的習慣。

她曾說過:「這世上恐怕沒有任何人,能像懷抱夢想的孩子般有決心,我想要跳舞的決心,大過我對德軍的恐懼。

封后作品《羅馬假期》劇照


可是現在,她心情極差,靠暴飲暴食來補償空虛。體重上升之後,便自暴自棄。

學校願意接收她,但是都說她年齡已過,身高也不合規範。奧黛麗此時已經有170公分了。

倒是母親不屈不撓地想要打造自己的女兒。她出身貴族,卻像一般平民一樣善於適應生活。

她租下了一間公寓,主動要求擔任公寓的管理員。為了讓奧黛麗繼續上學,她靠整理垃圾、清洗樓道賺錢供她學舞蹈。

但奧黛麗永遠也成不了芭蕾舞台上最紅的那個。這時的她只能在舞蹈、平面模特、跑龍套之間打轉,薪水微薄,前途堪憂。

多年後,她拍攝《羅馬假期》時依舊如此。這是她一生最著名的電影之一,薪水卻只比瑪麗蓮·夢露的高一點。

每週百來塊,不帶生活補貼。而格里高利·派克的週薪是10萬美元(約新台幣290萬),生活費1000美元(約新台幣2萬9千多元)。

奧黛麗坦言,此時的她為金錢而忙。

黑白片的化妝非常費工夫,要比彩色片的工序多多了。

片場經常一片混亂,最要命的是《羅馬假期》的劇本寫得亂七八糟,開拍前還在大改特改,直到電影拍完了,才出了定稿。所以整個電影就是邊寫邊拍。

奧黛麗與派克兩人只要靠臨場發揮來完成拍片。

奧黛麗赫本在電影《戰爭與和平》中


導演惠勒要求極其嚴格,拍最後一幕時,奧黛麗哭不出來,他毫不猶豫地把奧黛麗罵哭了。

她一氣之下,大哭特哭,哭完之後,惠勒用力抱了抱她,就走開了。他對此很滿意。

為錢忙的奧黛麗拍完《羅馬假期》就立即飛回紐約,參加《金粉世家》的美國巡演,這是一部舞台劇,讓奧黛麗忙的不可開交,甚至延後了自己的婚期。

未婚夫一再要求電影方放人,可最終兩人還是分道揚鑣,奧黛麗對此隻字未提。

工作使她忙碌,真正讓她對婚姻望而卻步的,是母親的陰影。

她曾與男演員荷頓墜入愛河,她直白地告訴他,她想生很多孩子,一個、兩個、三個、四個、五個,很多很多。

荷頓不知該說什麼好,過了好幾個星期,他才坦言自己不能生育。奧黛麗當機立斷結束了戀愛關係。

後來,導演梅爾愛上了她,明確地說要娶她,她卻遲遲不肯答應。

她靠著舞台劇來壓制自己的緊張與沮喪。可事實上,自從1946年二戰後,憂鬱第一次爆發之後,她就沒有痊癒過。

她失眠、沮喪、接連幾天毫無食慾,之後又大吃大喝。她也依戀上了吞雲吐霧。

《羅馬假期》給她帶來的成功徹底壓垮了她。那年,她的舞台劇為她贏得了托尼獎,電影又為她贏得了奧斯卡影后。

25歲的她,前途無量,可她卻覺得從此以後每一部電影都要比《羅馬假期》更好,更成功,她該如何做到這一點?

她做不到。

她的舞台劇已經讓她心力交瘁,《翁蒂娜》巡演結束後,她說再也不演舞台劇了,果然,她說話算話。

媒體的讚美,讓她覺得言過其實,離自己的目標「做個偉大的演員」越來越遠。可是,心事該找誰去傾訴?沒人。她把一切都憋在心裡。

或許是為了讓自己高興起來,她還是答應嫁給梅爾。他確實很愛她,卻無法弄懂她為何哭得難以自抑,眼神落寞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